命童子取土平之怎么断句

知合2024-07-01 02:26559 阅读43 赞

文言文的断句怎么做啊?

其实只要联系下文的“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就很容易了——画线部分后面应断开,“其父曰”前面也应该点断,所以“人皆吊之”应该断在一起,再看①②句中的“人皆吊之”“人皆贺之”,形式与之相同,而且都是写人们的看法,所以断句时就不会出错了。

命童子取土平之怎么断句

上海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

(1) 下列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衣食所安B、谨食之,时而献焉C、设酒杀鸡作食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2) 下列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今日存,明日去B、去死肌,杀三虫C、乃记之而去D俸去书来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

命童子取土平之怎么断句

初一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试卷

1.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解释下面加点文言词的意思。(4分) (1) 即书诗四句 (2) 日扳仲永 (3)泯然众人矣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4. “仲永。

命童子取土平之怎么断句

武风子传文言文赏析

①亦稍稍为人作箸以谋醉 ②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1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好事者每瞷其谋醉时置酒招之造必尽欢酒酣以火与箸杂陈于前而不言生攘臂起顷刻完数十筹挥手不顾也或于酒中以箸相属则怒拂衣出终身不与之见。 A。 好事者每瞷其谋醉时/置酒招之。

宋史黄廉传文言文答案

(10分) (1)欲王现象则知进学,如天运之不息,披图则思祖宗境土半陷于并域而未归。 (2)裳每劝讲,必援古证今,即事明理,凡可以开导王心者,无不言也。 参考答案及译文: 4.B(课:考核) 5.D 6.C(黄裳非上奏疏,而是进谒并答对。) 7.(10分)(1)想使嘉王看了天象就知道要使学业有进步,就像天地。

初二文言文课外专题训练

将军适与客对弈, 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 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 “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 字?”庄曰:“一字能对,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 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 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

初中文言文试题训练

⑧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文言知识] 说“以”。“以”既可作动词用,也可作介词、连词用。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上文“子以予颠之倒之”中的“以”,作动词用,解为“认为”。有时“以”与“为”组合成“以为”或“以……为”,也解为“认为”。上文“必以贤”中的“以”,解为“任用”,。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 (甲)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 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七年级文言文阅读书

(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④(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

吊魏武帝文序文言文

分,指日月分离 数:气数;命运 资:禀受 高明:指日所禀受的物琪既高且明 卑浊:指日蚀 婴:遭遇 倾离:指崩坏 回天:使天回转 倒日:使日倒行 形骸之内:指生命 济:救助 夷:平息 魏阙:天子之宫阙 格:至;达 上下:指天地 区区:小的意思 木:指棺 光:通“广” 四表:四方之外 翳:掩蔽 蕞尔:小貌 土:墓 。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