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妾

知合2023-08-19 08:16278 阅读28 赞

妾在古代指什么

“妾”是汉语通用规范二级汉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从辛(刑具),从女,本义指有罪的女人,即女奴。后指妻妾的妾,指旧时男子除正妻外另娶的女子。妾又用作女子对自己的谦称。从“妾”字的甲骨文字形来看,它。

古代的妾

古代的妾是什么意思

1、古称年轻女奴。2、古代妇人谦称自己。3、旧时谦称己妾。4、指妾。以与妻相对为小,故称。妾,又称姨太、陪房,亦有二奶、小老婆等俗称,主要指一夫多妻制结构中,地位低于正妻的女性配偶。是中国传统一夫多妻制下的。

古代的妾

古代妾的等级有哪些?

1、第一等级:媵妾。古代贵族女子嫁人时,娘家会为她准备陪嫁的女子,这样跟着正妻嫁过去的庶女就叫做媵妾。2、第二等级:侧室。媵妾制主要盛行于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到了后来,陪正妻一起出嫁的亲姐妹或者堂姐妹,被称为侧。

古代的妾

古代妾的等级怎么划分?

妾的等级,完全取决于出身。妾分为贵妾、良妾、贱妾三种,地位差异很大。媵、侧室、副室,属于贵妾。偏房属良妾。陪房、侍妾、婢妾、通房,是贱妾。贵妾能贵到何种程度,全凭与正妻的血缘远近和出身比较。民间说的三妻,是。

古代的妾是什么

妾主要指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结构中,地位低于妻的,男子在妻以外娶的女子,又称小妻、傍妻、下妻、少妻、庶妻等。

妾的四种等级

在中国古代妾的等级划分有两种方法:1.按出身,妾分为贵妾,良妾和贱妾三类。2.根据血缘远近和亲属亲疏区分为:媵,侧室,副室,偏室,偏房,陪房,侍妾,婢妾,通房,外室,外妇。

古代妻、妾、妾侍的称呼与等级

妻是正妻或正房的意思,一般只有一位。宫中皇帝的妻是中宫皇后。自称妾身,皇后属称臣妾。妾是除妻外的偏房,无定数。宫中皇帝的妾是除皇后和宫女、官女子、秀女以外的众妃嫔。自称妾身,妃嫔自称臣妾。侍妾是最低的一等。

古诗中妾是什么意思?

妾:(会意。从辛,从女。甲骨文字形上面是“ň”( qiān)字,即古代刑刀,表示有罪,受刑。下面是“女”字。合而表示有罪的女子。本义:女奴)1、同本义 妾,有罪女子给事者。——《说文》八月臣妾。——《周礼·太宰》。

古代的妾是什么意思

“妾”在先秦和秦汉时是指女奴,(如汉书中所记载“给事平阳侯家,与候妾卫媪通”这里的卫媪就是女奴)由于在奴隶制度下,男性主人往往和女奴发生性关系,甚至使女奴的专属于男主人的性行为对象,于是妾的词义开始改变。周。

古代妻妾等级,你了解哪些?

1、妻妾制度:一般来说妻都是指家中的正室,妾一般指家里的小妾也就是小老婆,很多人看电视剧误以为小妾在家中的地位很高往往可以嚣张跋扈,但在历史上事实并非如此。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人们是崇尚儒家礼仪的,而儒家的礼仪规定。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