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十五拜月娘是什么

知合2024-05-25 12:56220 阅读83 赞

潮州拜月娘是什么意思?

潮州拜月娘是指的是庆祝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一种民俗活动,是潮州地区独特的文化传统。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打头盖骨,点灯放烟火,还会去祭拜月亮仙女,这就是潮州拜月娘背后的寓意。潮州拜月娘起源于明朝,当时潮州地区的农民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会在庄稼上挂上红灯笼,燃放花炮来庆祝。后来,这。

农历八月十五拜月娘是什么

潮汕风俗 | 拜月娘

在潮汕地区,每家每户会在八月十五中秋夜“拜月娘”。拜月源于远古初民对月亮的崇拜,后来民间相传嫦娥的故事,作为天体的月亮被人格化,故称其为月姑或月娘。拜月娘主要为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故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之说。拜月都在露天场合,住在楼区间的人家,会在阳台或者天台上。

农历八月十五拜月娘是什么

在中秋节时,一些地方为什么要“拜月娘”?

1.拜月娘主体是女人和小孩 潮汕人常把“拜月”称为“拜月娘”,因为月亮属于阴,故称月娘。民间称之为月亮母亲。潮汕有句话叫“男人不祭月亮,女人不祭厨房”。拜月的主体主要是妇女和儿童,大多数成年男子不拜月。人们不崇拜月亮。男人在中秋节做什么?喝茶!喝茶!喝茶!重要的事情要重复三次。拜月。

农历八月十五拜月娘是什么

拜月娘是保佑什么

拜月娘是保佑青年女子配好夫婿,新婚妇女求早得贵子等。月属阴,俗称月娘,又称太阴娘,所以民间拜月娘的活动只有女人和小孩参加,男人一般不参加,不叩头祭拜。一般情况下,妇女们要在当日或者是前一日进行一次大扫除,以迎接当晚或者次晚的拜月。到了中秋节的晚上,当皓月初升时,妇女们便在庭院或阳台。

闽台潮汕中秋习俗:拜月娘?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在这个皓月当空的节日夜晚,全国各地的人们吃月饼,饮茶赏月,其乐融融。而在我国闽台及潮汕地区,中秋时节还有拜月娘的习俗,不仅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拜月娘之后人们相聚言欢,也让邻里之间得以加深交流联系,感受寻常巷陌的深情厚谊,今天的民俗节日就为你介绍这。

拜月娘拜米什么含义

拜月娘拜米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祭月活动,也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拜月娘源于古代中国民间的月亮崇拜,被视为月亮之神。拜月娘的具体含义是向月亮娘娘祈福,祈求平安、幸福、团圆和好运。拜月娘往往以一种特别的仪式来进行,人们会在中秋节这一天在户外或庭院中摆放月饼、水果、花灯等供品,然后。

潮汕中秋的习俗

那么,潮汕人拜月有什么特殊的风俗呢?拜月娘 潮汕人多称“拜月”为“拜月娘”,因为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潮汕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拜月的主体主要为妇女和小孩,成年男子多不进行叩拜。拜月都在露天场所,城市居民,在阳台天台或自家庭院进行;乡村百姓拜月,大都集中到村里。

中秋节潮汕拜月娘风俗

寄托寓意 拜月,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待出嫁姑娘拜月的重要心愿是寻求一个好夫婿,潮汕地区有首歌谣唱道:“中秋夜,月娘娘。深深拜,团团圆。好夫婿,结良缘,今年团圆,明年团圆,年年团圆。”潮汕是个侨乡,不少妇人的丈夫远隔重洋,于是妇人托月寄意,更为情切,有歌谣唱道:“八月十五中秋夜,。

湛江地区拜月娘的习俗是怎样的?

糕点、煎堆、油饼等奉献给月娘。有些人家还会在桌子上点上几根红蜡烛,任蜡烛烧到熄灭为止。在农村,妇女常常在这些祭品上施展些手工艺,如用糯米饭、米饭条砌塔山,用剪纸贴柚,用带枝叶的油甘扎成孔雀等。今人拜月,市面上物品甚多,人们图方便购买,只是不若从前工巧。

热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