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正月初二初四的来历

知合2024-06-07 22:41501 阅读62 赞

初二不访亲,初四过大年 来历:

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过年团圆。平倭之后,邑贤林龙江捐田三十亩,在林墩首倡建生祠奉祀戚继光,1998年,戚继光纪念馆编入《福建年鉴》。光饼的传说也就是民间对戚继光的纪念。莆田人民为了纪念那段惨痛的历史,缅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民间相约以除夕为。

莆田正月初二初四的来历

有谁知道莆田一年过两次年的由来

明末清初.福建总受倭寇侵犯.当时正好是大年三十.当地村民有些逃到山上避难,躲过一劫.等风平浪静之时,已是大年初二.当地老百姓各回家中,家里惨不忍睹.于是.人们决定再过一次年.各各镇.各各村不一.有些是大年初四.有些是大年初五.再补过一次年.因此.在中国是很难找到一年过两次年的习俗。.

莆田正月初二初四的来历

莆田为什么过两次年

正月初三:为正常春节假日,可以到朋友家游玩。正月初四:这是莆田人(绝大多数,个别地方为初五)一年中最大的日子,相当于除夕夜,补过一次围炉,莆田人俗称“做大岁”,除了春联外,一般比除夕那天要隆重、热闹。正月初五:相当于正常时的正月初一,但现今社会,这一天一般是莆田人春节假日的最后一天,。

莆田正月初二初四的来历

莆田的节日风俗

农历正月初二日,是莆田、福清两相邻县份的禁忌日。此俗亦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间,倭寇进犯莆田、福清,两地被杀者众。戚家军打赢倭寇后,出外避难的老百姓纷纷回家探望,大家悲喜交集,既为生者幸存而庆幸,又为死者不幸而悲伤。初二日,许多家庭忙着为死者料理后事,串门的都是来吊唁之人,因此初二串门。

传统春节从初一开始,为什么莆田是在正月初四过春节?

大年初一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在高高兴兴庆祝这个活动。简单来说,就是吃喝拉撒,方正是最快乐的时刻。全国各地都是在大年初一过春节,可是有一个例外,那就是福建莆田过春节是在大年初四。福建莆田生活在东海边,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化古城。在明朝地方时候,。

在莆田市,有两次过大年,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莆田民间约定将农历二月初四“做岁”,改为正月初四“做岁”(围炉),因农历二月农事正忙,若在二月初二才“做岁”并将年三十晚上改为“做小岁”,正月初四晚上称为“做大岁”。同时将二月初二日约定为正月初二日,作为探望亲友伤亡的不祥日子,俗称探亡日。至今莆田人每年这一天,都不互串门。

莆田正月初四过大年的由来

一、"做大岁"节俗的由来 "做大岁"是莆田人民为了纪念倭寇之乱的历史,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节俗文化。民间约定,正月初二为探亡日,人们不上门走亲;正年初四(仙游地区为正月初五)为"大年夜"。家家户户围炉团圆,庆祝"做大岁",初五则依照年初一的习俗,早餐食用线面,再次庆祝新年。二、莆田民间的。

莆田初四过大年的由来 莆田大年怎么过

在莆田,除夕大年三十,叫做岁,而初四叫做大岁。这是有着历史原因。相传明朝年间,倭寇不时骚扰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一次,莆田人在高高兴兴过年三十时候,倭寇杀过来,烧杀抢掠,幸存的人们跑进了山里。后来倭寇被打退了,人们也从山里回家了,但是年没过成,而且很多家庭也失去了亲人。所以在莆田,。

有谁知道莆田历史典故啊?

正因为有这段历史的缘故,莆田境内也流行着贴白额春联的风俗。原先,莆田正月初二探亡日每家都贴上白联,但在初四“做大岁”,又要按惯例贴上大红春联,在哀思亲人与吉庆佳节的矛盾中,人们选择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就是在刚贴过的白联上面,覆盖大红的春联,将白联露出一截,以示心有余哀。从此。

热门排行